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4节 (第6/8页)
> 在裴老的指导下,历时半年多,宁蔓华完成了8万多字的博士论文,其中正文达130多页,涉及各种图表50多张。 经过精心准备,终于到了论文答辩的那一天。 此次的答辩委员共有5人,包括燕大的钱主任和王教授、科大的戴院士和韩教授以及航大的魏教授。按理说,裴老作为导师,一般是不参加答辩的,但是以他的身份,他想来听也没有人会阻止。 论文答辩会被安排在aim实验室的楼上,原因无他,唯其安全也。 事实上?,在答辩开始前,这?份论文就被华国运载火箭导弹技术研究一院“借”走了,供实际研制参考。由于涉密,这?场答辩会没有公开,也?没有围观的同学。 就这样,在明亮的答辩室里,6位大牛在台下正襟危坐,宁蔓华站在台上,从容不迫地汇报她的论文。 这?是她一个人的舞台。论文里的每个数据,都是她辛苦得来的,可以说,每个字她都早已烂熟于心,整个汇报过程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。 来到最关键的答辩环节。 无论平时师生关系多融洽,在答辩会上?,答辩委员们早就做好了怼人的准备。 不过,宁蔓华对自己很有信心,历届流传的“只答不辩,疯狂道歉”的答辩经验,她应该用不上?。 魏教授毫不客气地第一个开火了:“你在论文的第52~5提到,是通过仿真场景测试得到的数据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